毕业情未了,永是山大人
1989级硕士研究生 周洁
现任山东财经大学三级教授
我与山大的缘份始于曲阜师范大学——因时任教师均来自山大,所以考研自然选择了山大外文系。当时按照学长的建议给心仪的老师写邮件,惊喜地收到了恩师李乃坤教授的回信,按照书单备考并得以如愿录取。1989年夏入校后,才知道导师是系主任,工作繁忙却认真回复我这个陌生的小本科生的信,不由庆幸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毕业后我与李老师一直保持联系。因为李老师当时讲过英国现代主义小说,我的硕士论文和博士导师都与现代主义有关,可见李老师对我的学术影响之深。2009年我因身体原因不能如期赴威海参加学术研讨会,请求返聘于威海分校的李老师代我参会发言,他欣然前往,会后充分肯定了我的进步。三年为师,终生为师!2015年,李老师出版大作,也赠我一本,并为我签字,与我合影留念。
毕业后与同学也从未断了联系。有人专门组织的同学相聚总是令人激动不已,偶因工作机会见到同学校友更让人欣喜。记得2010年元旦起我一直因病住院休养,初愈回到工作岗位便面对严肃紧张的考务工作——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训考,意外地见到了作为教指委督导专家前来巡视的王俊菊教授,与老同学的亲切交谈让我瞬间压力小了很多。
可以说,我的山大情始于导师,系于同学。而在我远离祖国的时候,这种感情尤其深厚。2018年我在英国访学期间看到学校校庆活动,心潮澎湃,通过微信留言写下了发自心底的思念和祝福。
其实,毕业至今近三十年,我一直在学术上享受着母校的阳光雨露。且不说自己为教学科研而去山大借书、买书,单是外院的各种学术活动,就让我觉得自己一直都是山大人。

首先,因为从事语言教学,我频繁参加山东省外国语言学学会的活动。无论是已故的王守元和贾卫国老师,还是年轻有为的苗兴伟和王俊菊院长,都不断为全省外语学者提供语言及教学研究交流机会,让广大外语教师了解外语学科发展前沿,也促使我注重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1999年评副教授时提交了《外语电化教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和《英语学习》等刊物学术论文;2006年始任硕士生导师。
其次,因个人研究方向是英国文学,我加入了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先后担任理事和常务理事,在郭继德、申富英等老师的带领下,开阔了文学研究视野(图3),提高了文学教学和研究水平,把负责的山东财政学院英美文学课程建设成了山东省精品课程(2009),并于2012年始任教育部学位中心优秀学位论文评审专家;2017年获批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8年始任山东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
吾生有涯,二十二岁与山大结缘后便从此分不开,而我的学术生涯尤其与母校分不开。近三十年来,每次回母校都像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一样感到无比亲切,而回母校所获得的学术滋养更让我视母校为一座珍贵的宝藏。这座宝藏不仅滋养着我,我教过的本科生、研究生也有些考入山大读硕、读博,在山大的雨露滋润下茁壮成长。
九十年院庆之际,我要诚挚地感谢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任领导和老师们!感谢您们为学院、为外语界所做出的贡献!
衷心祝福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传承历史,带动山东,影响学界,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