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卢梦雅副教授凭借其对中西方文化交流史的深入研究,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发表文章《〈山海经〉在欧洲的“解密”》,为探讨中国古典文献的海外传播与文化解读提供了全新视角。

卢梦雅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研究,在这篇富有洞见的文章中,以蕴含丰富神怪传说的中国古代典籍《山海经》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其在欧洲的传播历程与解读脉络。她指出,欧洲学界对《山海经》的认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从最初将其视为神域空间的奇幻叙事,到从中挖掘权力话语的象征意义;从把书中的怪物传说与民族迁徙历史相联系,到以宗教隐喻和生物学“祛魅”的视角重新审视。这种跨文化的解读过程,不仅反映了欧洲汉学研究的发展轨迹,更揭示了不同文明在面对异质文化文本时的认知差异与阐释策略。文章还特别关注了《山海经》神怪图像在欧洲语境下的文化象征意义。她通过分析欧洲不同时期对该书的翻译、注释及图像重构,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元素如何在海外传播中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独特载体。
据悉,此文章的发表是卢梦雅副教授国家社科项目“法国汉学的中国古代神话翻译、研究及其影响”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为推动中国学术思想的国际传播贡献了积极力量。
文章链接:https://epaper.csstoday.net/epaper/read.do?m=i&iid=7141&eid=51934&idate=12_2025-06-30_A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