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至16日,由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山东大学国学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研讨会”在济南举行。会议由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国学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包汉毅教授主持。中央党校、德国国家科学院、台湾辅仁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和山东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百余位知名学者专家齐聚一堂,共赴盛会。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刘华在致辞中表示,山东大学始终致力于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推动高层次国际学术交流。本次会议以语言为桥、以文化为媒,旨在深化中外文明对话,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学术智慧。

山东大学非遗研究院院长张士闪教授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文明遗产,其海外传播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应在尊重文化本真性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王加华教授强调,学术期刊在文明交流中承担着引领议题、构建话语的重要使命,应主动设置议题,推动中国学术成果的国际传播与对话。





在主旨报告环节,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李雪涛作题为“翻译、阐释与文化互化”的专题报告;中山大学教授宋俊华、台湾辅仁大学教授陈福滨、福州大学特聘教授甘满堂、西南财经大学民俗研究所所长潘斌教授分别作主旨演讲。
会议还设置了六大前沿议题分会场,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近百名学者围绕“讲好中国故事”的新策略、翻译与阐释、海外民俗学前沿、他者视阈下的中华民族、中华武术与中国方案的海外传播以及数字科技与“文化走出去”等主题展开热烈研讨。

本次研讨会由《民俗研究》《民族艺术》《文化遗产》《民间文化论坛》《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湖北民族大学学报》《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及《东亚文化交涉学刊》(英文)等八家高水平学术期刊协办,优秀论文将结集出版,进一步推动学术成果的转化与传播。

山东大学国学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于2021年11月,2024年9月入选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汇聚海内外专家40人,形成“文化走出去”的必要基础与重要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