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团队科学研究发展座谈会”在洪家楼校区顺利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金莉教授,杭州师范大学钱塘学者讲席教授、浙江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吴笛,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张生珍应邀出席,与学院师生进行交流。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马文教授对专家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团队带头人申富英教授主持座谈会。
马文和申富英衷心感谢三位专家长期以来对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科研发展与人才培养给予的鼎力支持。他们表示,三位教授不仅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更以其人格魅力与治学精神为青年学者树立了榜样,号召在场师生共同学习。座谈会在温暖而真诚的氛围中展开。三位专家立足自身研究领域与治学体会,围绕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前沿、科研方法、团队建设以及青年教师成长等话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金莉耐心倾听了在座教师在学术探索过程中的困惑,并给予了细致中肯的建议。她结合自己长期深耕的女性文学与后殖民文学研究经验,强调认真梳理文学史、厘清自身科研问题与创新之处的重要性。她指出,学术根基与学术规范细节往往决定一项成果的质量和深度,青年学者需要回顾前辈学者的观点,明晰关键概念的流变,在批判性继承学术财富的基础上,思考构建自身学术话语的可能性。

吴笛以其多年的文学翻译研究与宽广的国际视野,一针见血地为大家剖析科研问题关键所在,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方向。他指出科研工作中精神坚守的重要性,提醒青年教师在科研过程中保持学术自信与定力,避免急功近利的浮躁倾向。另外,吴笛着重表示,当下外语学科研究者要放眼世界,更要立足中国。

张生珍从对接国家重大急需视角出发,提出科研应与社会需求、国家战略相呼应。她鼓励外语学者在研究中保持现实关怀,思考如何让学术成果走出书斋、走向社会。她指出,真正有价值的学术工作应当兼具学理深度与精神温度,既服务国家文化战略,也能触动普通读者的情感共鸣。

在自由讨论环节,参会教师与研究生就学术选题、论文著作撰写及教学科研结合等问题踊跃发言。三位专家针对不同问题给予了具体指导与建设性建议,现场交流热烈而务实。
会议最后,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庞娜娜教授对三位专家的经验分享与真知灼见做总结发言,她感谢三位专家为学院教师与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思考机会,认为本次座谈会不仅是一场学术思想的交流,更是一次科研精神的洗礼。
此次“外国文学团队科学研究发展座谈会”圆满结束,外国语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促进团队协作与跨学科探索,推动外国文学研究在理论深度与社会影响力上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