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单按音序排列)

包汉毅,男,教授,山东省沂南县人,先后于同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及德国美茵茨(Mainz)大学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德国民俗学、德国国情与文化。
现为山东大学国学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德语系主任。山东大学文化委员会专家委员,山东省外事翻译专家库成员,教育部“德语翻译课程虚拟教研室”成员。
主要成果有1部德文专著、1部中文专著、5部译著、2部教材、6篇C刊论文、5篇C刊译文、1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省部级项目、2厅级项目、1校级项目等。

陈培军,语文学副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俄语系主任,入选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201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语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区域国别学、俄罗斯汉学、语言学。
于《汉籍与汉学》«Вопросы философии», «Социологически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ий класс»,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 «Мир русского слова»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多项课题。
承担《俄语语法3》《俄语语法4》《基础俄语1》《俄罗斯民俗》《俄罗斯城市历史文化解读》《俄语时文选读》《全球史与海外汉学》等多门本科课程。承担《文化翻译学》《MTI学位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外人文交流》《西方汉学史》等多门研究生课程。

冯伟,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已指导8届硕士研究生,2届博士研究生。近年来指导博士生在《外国文学评论》(CSSCI权威)、Irish Studies Review(A&HCI)发表论文,指导硕士生在SHAW: The Journal of Bernard Shaw Studies(A&HCI)、《文山评论》(ESCI)、《戏曲艺术》(CSSCI)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和译文。硕士毕业生曾获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山东大学研究生“道德风尚奖”、山东大学年度国家奖学金、山东大学硕士生一等学业奖学金、山东大学年度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第三届山东大学道德风尚奖、山东大学年度优秀研究生、山东大学优秀毕业生、山东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等。硕士毕业生中,三人获全额奖学金出国攻读博士学位。

高云,教授,研究生导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荷兰莱顿大学语言学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与二语习得,聚焦跨文化交际、专门用途英语、翻译与外语教学领域。开设《经贸翻译》、《英语演讲与辩论》、《英语论说文与演说词阅读分析》等10余门课程,获批山东大学研究生专业课智慧教学创新计划、优质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及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专项。主持省部级科研与各类教研课题 14 项,出版多部应用语言学专业教材。指导学生参加 “外研社・国才杯”、“21 世纪杯” 等全国高水平英语赛事,获国家级指导教师一等奖 7 项、省级特等奖 14 项。指导研究生 47 人。


李保杰,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美国现代文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美国族裔文学研究和英语女性文学研究。
自从2011年担任研究生导师以来,李保杰老师已经指导五十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中多名硕士毕业生考取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有的毕业生已经在工作岗位取得突出成绩。2014级硕士研究生毕滢目前担任南京审计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外事科科长,曾经担任联合国审计项目组长、主审,多次赴联合国纽约总部参加联合国审计工作。博士研究生团队成果突出,在《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等外语类期刊以及国际期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2019级博士研究生徐倩倩作为负责人的“当代美国小说中的生命政治主题书写研究”获得2022年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二等奖。

刘畅,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韩语系主任,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副主任。本科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韩语系,韩国仁荷大学韩国学系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后,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访问学者,韩国高丽大学亚洲问题研究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韩关系史、国别和区域学。
刘畅教授担任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亚非语言文学、国别和区域学博士生导师;亚非语言文学、国别和区域学、朝鲜语笔译、朝鲜语口译、世界史硕士生导师,兼任澳门理工大学文化遗产与人类学博士生导师。先后指导博士后2人,博士生7人,硕士生17人。担任导师10余年来,刘畅教授为我国的朝鲜半岛研究和国家的外交外事工作,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

刘洪东教授长期致力于法语教学与研究工作,在研究生培养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恪守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注重因材施教,针对每位研究生的学术背景和研究兴趣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悉心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着力培养创新思维和独立科研能力,所指导的研究生多次在学术竞赛和论文发表中取得一定成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洪东教授高度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先后三次成功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依托该项目,所有学生均有机会赴法国知名高校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交流学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研究能力。在学术指导之余,他更以仁爱之心关怀学生成长,与学生保持亦师亦友的融洽关系,深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宁明,现任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跨文化交际与全球胜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文解读》、《中国语言文化》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海外译介与传播研究、英美当代文学、翻译研究。现已出版专著四部,其中专著《莫言作品的海外传播研究》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资助项目,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主编教材三部、副主编两部,在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省部级项目五项,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二项,其他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十余项。作为团队成员,曾获2022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季军”和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三等奖等。

王慧荣,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日本史学会理事等职,研究方向为中日文化交流史、日本女性史等。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各类教研课题14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多次指导学生获得“人民中国杯”翻译大赛、中华全国日语演讲比赛、中国日本学研究优秀硕士论文评选等各类赛事的一、二、三等奖。主持国家线上一流课程1门,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SPOC课程10门,指导研究生29人。

肖笛,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山东大学未来青年学者培养计划”。长期从事翻译学研究与实践,研究领域涵盖知识翻译学、中国文学外译及跨文化传播,出版专著《英国文化软实力》《翻译建构当代中国形象》,并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及校级科研与教学改革项目,聚焦翻译人才培养、国际传播路径和中国文学译介接受,推动学科建设与实践创新。开设非文学翻译、影视翻译和中国文化概论等本硕课程。积极投身文学与文化翻译实践,参与国际会议、学术论坛及大型文化活动翻译,促进中外交流与互鉴。多次获得山东大学及全国口译大赛“优秀教师”“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