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外院
2018级日语一班 桑怡晶

序语:居家的日子里,格外想念洪楼外院。从18年9月第一次见到洪楼开始,我就爱上了这个温柔博学的校区。居家的日子里,我一天天地思念着我的外院。“我与外院”的记忆,几乎都是以校区的建筑相联系的,于是记录下来我与外院的故事,期待重逢的那天。

part1“我与图书馆”
大一刚刚进入洪楼外院的时候,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因为发现学外语需要付出的时间特别多,辛苦程度不亚于高三。那时候一下课就去图书馆,一学就是一整天,听过了很多回晚上十点半的图书馆闭馆音乐。
记得开学几天经常忘记带学生卡,走到了门口刷卡机的时候才意识到不对劲,于是匆匆忙忙地跑回宿舍去拿卡。
我把图书馆的所有教室都自习了个遍,最开始去的是一楼的107,后来看中了二楼的报刊阅读室。这件阅读室是我整个大学一年级仅次于宿舍和公教楼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
周末的时候如果没有志愿活动,早上八点钟,我常常是第一个进入报刊阅读室的人。放下东西,开窗通风。因为里面是很浓重的油墨味,但却是我很喜欢的纸香。分门别类的报纸,整整齐齐的排放在书架上,读书读累了还可以去翻会报纸。
我特别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因为背单词的时候会有阳光慢慢从窗口一点点跃到桌面上。闪闪烁烁地跳动着,特别可爱。
Part2“我与七号楼”
七号楼二楼有一个小沙发区,这个地方是我的秘密基地。我很多大学的回忆都跟这个地方有关。
参加的新生辩论赛,和队友在这里讨论论点攻防,有时候一激动起来就会控制不住音量,一反应过来马上恢复到轻声细语。
加入尼诺剧社,第一出大戏的时候,作为道具组的一员经常和刚刚认识的新朋友一起,在这里做出一个个精致的小人和各种可爱的小道具。
冬天图书馆的暖气让人昏昏欲睡,就偷偷溜到七号楼二楼找一张小桌子,开始在寒风中背书,但是注意力却可以特别集中。
在七号楼,我听过厉害的学姐的保研分享会,参加过暑期实践的院内答辩活动,上过很喜欢的中文写作课,见到过很多紧张候考的雅思考生。我真的超喜欢这个地方,在这里我变得越来越好。
Part3“我与逸夫楼和公教楼”
逸夫楼是洪楼最漂亮的教学楼,夏天一进门就像进了空调间,清清凉凉,特别舒服。第一次与它相遇是在新生开学典礼上,之后又在这里开了好多次年级大会。后来近代史和思修都在这里上课,我特别喜欢这里的阶梯教室。
公教楼的回忆嘛,就是一早上饮水机开始排长队,咖啡机接上一杯香醇的咖啡,小教室汇集了各国语言和文化,205教室上了一年综合日语,各个角落都是背书的学子,一到冬天暖气片旁边都是认真的背影。

结语:当看到这个题目:“我与外院”。一下子所有的回忆纷至沓来,把我淹没。我的大学,是超级精彩的活动和比赛,是形影不离的室友,是永远吃不腻的小食堂的香锅,大食堂的阳春面;我的大学,也是永远背不完的日语单词,也是考不过的英语四六级和日语N1,也是仿佛丢了半条命的绝望漫长考试周。但我依然热爱着山大,依然以洪楼为骄傲,依然十分渴望九月的再度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