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地方·回忆
洪娜
杨树上的蝉,使着向死而活的劲儿,赶走了六月的惆怅,七月的流火,在八月的伏天里,拼命的震颤。慵懒的阳光,趴在树荫上,随着风时不时颤动一下。一骑单车的格子衫少年从小树林旁飞过,耳机中漏出的音乐就这么吹了过来,夹杂了些许鸟鸣。刻着百年沧桑的洪楼教堂,披着它干燥、坚硬的外衣,静静俯视着,在它脚下拍着婚纱照的男女。
外院七号小楼前,围满了竹林,法桐,白杨,榕树,围满了整个洪楼校区。外院七号小楼处更是聚集了丁香,紫荆等不知名的植物。间或从林间传来各国语言的朗朗读书声。树,能带来“亲切的经验”,它是人们为了创建空间而有意设计的。尽管枝叶无法产生美感,但它们已经能够为温馨的人类相逢提供一个舞台。
小楼的后院,驻扎着几棵枝繁叶茂的番木瓜树。烈日下,仅剩的几颗温暖而又结实的番木瓜蔫蔫的吊在那里,睥睨着树根处已经嵌入土壤中同伴的身躯。木瓜树的转角处就是连接学习区与生活区的小石拱桥。拱桥下的河沟已经趋于干涸,留着几块黑绿的水渍,过了拱桥,就是围满了自行车与开水瓶的食堂,红红绿绿,密密麻麻,远远看去,像散落一地的彩色糖果。与往常一样,那里仍然盘踞着一窝不知道品种的野猫,它们不怕人,甚至有种莫名的来自物种的自傲,睁着蓝色和绿色的宝石般的眼珠,看着偶尔才经过的一个个人影。
桑树上的蚕宝宝拼命的吐丝,还来不及叹息一声,就裹进了密密的茧里,等待化蛹成蛾,然后结束自己的一生。而身边的人,也在进行着或长或短的生命轮回。精神未死,肉体先衰,留下的,都是不甘的灵魂。所有的空间,是凝聚起来的时间碎片,是记忆栖息的均质无限。任何一种感官都能触发起诗意。
你,
待在这里多久了?
或者,
你
离开这里多久了?
个人简介

洪娜: 外国语学院青岛教研室,讲师,博士在读。
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教学。
邮箱:hongna@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