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文辑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庆专栏 >> 院庆文辑 >> 正文
【教工记忆篇】大外部趵突泉校区教研室的故事(高艳)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9日 18:56    作者:    点击:[]

大外部趵突泉校区教研室的故事

 

高艳

 

  趵突泉校区教研室是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下属的一个教学单位,教研室目前共有17位教师,主要承担齐鲁医学部下属各个学院的本科生教学工作。

历史沿革

趵突泉校区教研室的前身是山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下属的外语教研室,始建于1951年,当时学校的名称是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即山东医学院的前身。最初只有三位教师组成,一位俄语教师,两位英语教师。胡玫教授是教研室的三位元老之一,如今已经93岁高龄。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改名为山东医学院。当时受国家大环境的影响,俄语成为外语教学的主要课程,英语课程没有教材,完全靠教师自编自写。为了配合医学专业的教学需要,他们还自编了拉丁语教材,并向学生开设课程。从1951196615年间,外语教研室从最初3人扩大到12人,其中6人为英语教师,6人为俄语教师。

70年代末,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外语教学重新受到重视,为教研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师资队伍也得到发展和壮大。1985年,卫生部决定将山东医学院改名为山东医科大学,外语教研室作为基础医学院下属的一个教学单位,下设三个语种:英、日、俄。除向本科生开设课程外,同时还承担研究生的外语教学,并向校内在职教师提供外语培训。80 年代初,根据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医学院设立了临床医学英语班,选拔精英学生在接受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之前,进行为期一年的英语强化训练,课程由中外教师合作授课,因此,外语教研室每年都要聘用2-3位来自美国或其它英语国家的外籍教师,师资人数不断扩大,中外教师最多达到近30人。 随着师资队伍的加强,外语教研室的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医学英语班培养出的学生因其英语水平高、业务精,受到同行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20005月,山东医科大学与山东工业大学和山东大学合并成为新组建的山东大学,外语教研室也并入到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这次合并对于外语教研室来说也是一次机遇,它为教师的自身业务提高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合校后的发展

合校后的外语教研室根据其地理位置先是更名为大外部西区教研室,后又改为趵突泉校区教研室,隶属于外国语学院,但在教学与行政方面由大学外语教学部统一管理,教研室设主任、副主任和党支部书记。

  • 外部环境的建设与提高

 合校后,大外部投资数万元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对办公室的墙面和地面进行了翻新,更换了老旧的办公家具与设备,教师的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另外,学校也投资数十万元对教研室管理的三个语言实验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设备更新和完善,教学环境大大改观。

  • 教学制度的规范与完善

在大外部的统一管理下,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更加明确和规范。在完成全校统一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同时,教研室继续保持医学专业的特色课程,如坚持开设针对医学生设置的医学英语课程、临床六年制的医学英语班课程、临床七年制的本硕连读和八年制的硕博连读英语课程,为山东大学医学院的特色办学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

  • 教师自主发展与专业水平的提高

合校前的外语教研室只是原基础医学院的一个下属单位,由于专业的不同,教师在学科发展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合校后,并入外国语学院,教师专业研究方向更加明确,同时也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例如出国访学名额明显增多,多数教师都能获得访学机会,大大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山东大学特别重视教师学历的提升,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外国语学院的有力支持下,借助山东大学多学科的优势,中青年教师在学历提升方面也有明显改观。目前,教研室已有5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5位教师博士在读。

  • 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合校后,学院与大外部都十分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提升。大外部在合校后的20年间,在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多项教研与科研项目,同时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精品课程等殊荣,这些都对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起到很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近年来,趵突泉校区教研室的教师主持和参与的国家级、省部级等不同级别的教研与科研项目有十多项,在国家级刊物(包括CSSCISSCISCI级别)上,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教研室已有一名教师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两名教师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 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今年,正值外国语学院成立90周年,借此机会,本人作为一名从事外语教学多年的老教师,对趵突泉校区教研室近70年的历史做一简要回顾,以表我对学院90周年院庆的祝贺,愿大外部趵突泉校区教研室在今后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方面继续为学院多做贡献;愿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在今后的学院发展中走得更高、更远。

 

 

 

 

 

 

 

作者简介

 

高艳,外国语学院教授,高校从教36年,201810月退休。在职期间曾担任趵突泉校区教研室主任、大外部副主任,主持和承担过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的教学改革项目,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4部,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上一条:【教工记忆篇】“却故所来径”,难忘母系情(程殿梅) 下一条:【教工记忆篇】韩语系的“移动博物馆”(刘荣荣)

关闭

Copyright © 2018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handong University.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网站管理]  [办公信息登录]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5号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邮编:250100  电话:+86-531-88377017  传真:8837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