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开始的地方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点滴回味
1997级高金岭(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在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九十华诞之际,浮生之中偷得半日清闲,我回首人生来时之路,在山大外院攻读研究生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倏忽之间,时间已经过去了20余年,真是令人不胜唏嘘。
还记得那是1997年夏秋之际,我拎着大包小包到绿荫如织的山东大学洪楼校区报道,正式成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1997级研究生的一员,从此也正式开始了大学外语从业之路。
值得怀念的时光,都是人生中上坡下坎的关键阶段。山大外院读书的那几年正是我人生爬坡过坎时期,过去的人情与事物,经过时间的过滤,都带上了一层玫瑰色,好多不堪的事故也变成了教育下一代的故事。
令我终生难忘的,还是我的研究生导师王治奎教授。作为翻译方向的带头人,王老师给我留下的最大印象,就是他那花白的头发,黄泥色风衣,还有那和蔼的笑容,很有教授的风范;王老师既和蔼又严厉,有一种让人“敬而不远,亲而不近”的气度;至今毕业已经二十年了,我心中还是有一种既敬又亲的感觉。现在想来,让人亲近的是他的为人,令人敬畏的是他的严谨。
王老师总是和颜悦色,很少发火,对我这个最不争气的弟子,更是关照提携,不遗余力。记忆中王老师发火最大的那次,是在一天上午,他课后留下我,问我指定学习书目《大学英汉翻译教程》与《大学汉英翻译教程》的学习情况,我有点炫耀似地说:“王老师,两本书我都读完了”。他又问“都明白了吗”?我顺口接了一句“明白了”。意想不到的是,王老师勃然大怒:“你真明白了吗?我看你连皮毛都没弄懂!”然后和我谈了一个多小时,指出了我诸多不良表现。说实话,我当时是有点委屈的;两本书,我确实认真看了,有的地方还看了好几遍,自我感觉挺明白了。后来毕业分配到当时的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外语系任教,《大学英汉翻译教程》与《大学汉英翻译教程》我给本科生讲了十年,一年一遍,那时我才慢慢看出了这两本书的概念体系与创新之处;最近高校任教二十年之际,想编写一本《建筑英语阅读与翻译教程》,又重新思考教材的框架,此时更了解到王老师原书的系统性和规律性;至此我才觉得我可以说又“明白了”一点。现在我也经常用同样的话审问我的研究生,并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们应该如何读书如何学习。
毕业二十余年以来,从农村到城市,从学生到老师,从中学教师到大学教师,从讲师到教授,从青年教师到学院院长,一路走来,我一直都处于高度的精神紧张状态。每次事到临头,话到嘴边,总感觉耳边有一个声音在回响:“你真明白了吗?我看你连皮毛都没弄懂!”我又告诉自己:再想一想,再缓一缓。
唯母校有此良师益友;唯吾有幸,得此严师;唯愿母校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