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文辑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庆专栏 >> 院庆文辑 >> 正文
【校友回忆篇】山大外院90院庆感言(冯德正)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9日 17:57    作者:    点击:[]

山大外院90院庆感言

 

2001 冯德正

 

时值母校外院90年院庆,非常荣幸能有机会作为校友写点感想。我是2001年进入山大外院学习,转眼已经过去了近20年,一切如在昨天。还记得入校第一天报到,迎新的师兄说我是“外院儿”的,我以为住宿在“外院儿”,还有点小失落,纳闷为啥不能住“内院儿”。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弄明白“外院儿”是“外国语学院”的简称。在这“外院儿”,我遇到了最好的老师与同学,度过了充实而美好的七年。

初到山大,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最新鲜的是上外教课。老师叫Saffron, 是个英国人,高高的个头,雪白的皮肤,棕色中分短发, 是我想象中的老外。第一节课第一件事就是给我们每个人取个英文名字,我选的名字是William,当时觉得只是上这个课用,没想到成了我名字的一部分,从2008年出国读博士以来,使用频率比父母给我取的名字还要高。另一门印象深刻的课是综合英语,教我们的是孙晓红老师。记得最清楚的是一次课上有一句谚语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老师问谁知道是什么意思。我没有见过,凭感觉答道:三岁看老。老师很高兴,说我语感很好,这也是我入学以来第一次感到自信,也更加喜欢英语。

在山大外院的七年学习改变了我的人生。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深厚的学术素养,对我走上学术道路影响巨大。翻译课李绍明老师说:“我虽然没有出书,但我至少没有出一本烂书”。没有著作不丢人,出一本没有价值的著作才丢人。这种治学的态度我时刻铭记。大四毕业后,我很幸运被保送在山大外院继续读研究生,王俊菊老师的应用语言学,刘振前老师的语言习得,刘世铸老师的功能语言学,苗兴伟老师的语篇分析等课程引领我进入语言学的殿堂。更幸运的是成为苗兴伟老师的弟子,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坚定了从事语言学研究的决心。 硕士论文答辩时,一个外审老师提问我的研究有什么应用价值,我回答的时候心里很没底。这时高云老师说:“不是每个研究都要马上就有应用价值,理论探索本身就非常有意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促使我十几年来致力于理论的融合与创新。就是这样,七年里,每个老师的一言一行深刻影响了我做人做事做学问,在我身上打上山大外院人的印记。

2019年底,应马文老师邀请,回到阔别十几年的山大外院在301做学术报告。301是外院最大的教室,我们的演讲比赛,年级大会,学术报告等活动都在这里。这次回去,踏入教室的那一刻,觉得教室怎么变得这么小了。高云老师说,不是教室小了,是你视野大了。是啊,跟其他校友一样,因为山大外院给了我们最好的平台与技能,我们才能飞得更高,看得更远。这不正是大学的意义吗?跟她培养的莘莘学子一样,山大外院也一直在成长壮大。在王俊菊院长的带领下,山大外院在外语界的存在感越来越强,本科教育评级和学术科研都排在全国前十,在迈向世界一流学科的道路上稳步前进。为母校感到骄傲的同时,我也希望能为我们的“外院儿”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祝愿山大外院发展越来越好,再创辉煌!

 

作者简介

 

冯德正 博士

香港理工大学大学英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业英语交际研究中心副主任

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兼职教授

 

上一条:【校友回忆篇】我在山大的日子(刘立华) 下一条:【校友回忆篇】七律·贺山大外院九十华诞(邵光庆)

关闭

Copyright © 2018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handong University.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网站管理]  [办公信息登录]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5号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邮编:250100  电话:+86-531-88377017  传真:8837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