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暨南大学李学武教授做客外国语学院“文渊论坛”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2日 16:03    作者:滕竞怿 周昕炜    点击:[]

2025年11月9日,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作家、编剧李学武应邀出席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文渊论坛”,以“从史料到故事——郑振铎文化抗战的文学艺术呈现”为题作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李保杰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部分研究生和教师到场聆听并进行交流。


15EA8


李学武以话剧创作的史料考据为切入点,将焦点对准郑振铎在抗战时期的文化坚守,详细梳理了郑振铎与文献保存同志会的紧密关联,阐释其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抢救、保护珍贵文献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让在场师生深刻认识到郑振铎“以文为戈”的担当精神。

李学武结合自身创作实践,分享了话剧《振铎》的诞生历程。该剧以1941年上海“孤岛”时期的虚构审讯场景为主线,秉持“三分虚构、七分真实”的创作原则,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完成艺术加工。她毫无保留地揭秘创作细节:通过提取郑振铎手写字迹,让舞台自带人物印记;为优化观演体验,将最初的21场剧本精简至11场,解决场次冗余问题;在空间分割与灯光运用上,更是精准服务于剧情推进与情感渲染。从潜心研读史料、深度体悟人物性格,到精心构思舞台结构,再到排练中反复打磨修改的攻坚过程,李学武的分享充分展现了其严谨细致的创作态度与饱满充沛的创作热情。

除话剧创作外,李学武还介绍了其另一部力作——儿童历史小说《无咎书馆》。该书以郑振铎抗战时期保存文献、投身古籍修复的事迹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充满温情与力量的世家故事,创作上采用“七分虚构、三分真实”的手法,为青少年读者打开了解历史的独特窗口。她结合两部作品的创作经历,剖析了文学作品从史料积累到艺术呈现的产生机制,引发在场师生的深度思考。

问答环节气氛热烈,师生们围绕“影视剧创作中的‘机械降神’现象”、“戏剧的疗愈功能”等话题踊跃提问。李学武不仅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更即兴进行片段表演,与台下师生展开生动互动,让现场氛围达到高潮,也让大家直观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


1279D4


此次讲座将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紧密结合,不仅让师生们深入了解郑振铎的文化抗战事迹,更为文学批评与创作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在学术认知与创作思维上均收获颇丰。


上一条: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首届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研讨会在济南举行 下一条:岳南先生到访山大,畅谈传记文学创作

关闭

Copyright © 2018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handong University.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网站管理]  [办公信息登录]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5号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邮编:250100  电话:+86-531-88377017  传真:8837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