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陈戎女教授应邀做客外国语学院2025年第1期“文渊论坛”,为学院师生作题为“永恒的改编:《俄狄浦斯王》的古今嬗变”的学术报告,讲座围绕经典文本的跨时空演绎展开深入探讨。本场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冯伟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陈戎女从改编理论切入,援引桑德斯《改编与挪用》,区分“改编”与“挪用”:前者通过标题或文本指涉保持与源文本的关联,后者则借篡改、批评实现文化转化,形成全新产物。陈戎女指出,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本身便是对古希腊神话的改编典范,其创新体现在人物关系重构(如俄狄浦斯娶母逻辑的合理化)、情节要素设计(瘟疫、斯芬克斯之谜、三岔口场景),尤其“三岔口”兼具命运转折点、哲学认知隐喻与戏剧结构象征三重意义,通过置换神谕体系,强化了伦理与认知的冲突。
在现代跨文化改编部分,陈戎女分析了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清唱剧《俄狄浦斯王》,其以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拉丁文台本及双重俄狄浦斯形象设计,实现希腊悲剧与歌剧的媒介跨越;1992年朱丽·泰摩尔版融入日本艺术元素,通过双层舞台、日语说书人等设计,赋予经典以东方美学特质。中国戏曲改编则聚焦京剧《王者俄狄》、蒲剧与豫剧《俄狄王》,强调情节中国化与戏曲程式结合,如蒲剧“三岔口”以武功特技和时空交错手法重现杀父场景,展现“译—编—演—传”的跨文化传播范式。
讲座以“跨文化戏剧圆形之旅”理论作结,指出古希腊悲剧的戏曲实践不仅实现文化对话,更构建了具有中国经验的理论范式,为经典文本的当代转化提供了多维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