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欣颖,中共党员,外国语学院2023级亚非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牛林杰教授。现任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党支部书记、外国语学院社区辅导员。曾获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优秀研究生干部、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二等学业奖学金、山东大学五四表彰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曾于《중국어문논총》、《东北亚外语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党建铸学魂,问道百卷明”
作为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一名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生,我承担着双重职责:一方面,希望在党旗的引领下,团结全体博士生党员,凝聚大家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渴望在学术的土壤中静心探索,悉心培育自己的科研课题。这让我不断思考如何在党建工作与学术研究之间找到平衡,努力将理念付诸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在工作中,我始终注重从实际情况出发,创新形式、探索前行。面对博士生党员普遍学业压力大、科研任务重的现实情况,我尝试在党建与学术之间寻找更自然的融合点,通过丰富活动形式,让党组织的温暖逐渐融入大家的日常学习与生活。比如,今年五月,我们组织了一场“筑梦学术·携手同行——申博经验分享会”。会上邀请了几位优秀的博士生党员作为分享人,他们真诚地分享了申博过程中的实用经验、学术写作的方法心得,也坦诚交流了读博期间的成长故事与心路感悟。我相信,只有真正贴近支部同学的实际需求,用灵活而接地气的方式推进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引导作用,也更能凝聚起博士生群体中蕴藏的科研潜能。
在学习中,我始终提醒自己保持踏实的态度和持久的耐心。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有幸作为课题组的一员,协助导师整理并出版“二十世纪东亚抗日叙事文献整理与研究丛书”。这项工作面对的是大量珍贵而零散的一手文献,需要沉下心来细致梳理,既要把握整体脉络,也要关注细微之处。整个过程不仅考验专业积累,更考验一个人的专注与耐力——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影响对文本的准确理解。它不同于一般的资料汇编,而是建立在扎实学识和严谨态度之上的基础性研究。作为文科博士生,我愈发体会到,只有静心深耕、细致推敲,才能更好地透过文字,理解那段历史背后的发展脉络,读懂其中蕴含的民族记忆,以及它所映照的国际历史联结。
“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此外,为做好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团建设工作,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质增效,山东大学于2025年在济南各校区开展了社区辅导员选聘工作。我有幸作为外国语学院推选的社区辅导员,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主要负责洪家楼校区13号宿舍楼的日常管理与服务事务。
在正式上岗之前,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系统培训。我逐渐认识到,社区辅导员是近年来高校学生管理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她们深入学生生活社区,承担管理、心理关怀和思想引导等工作,也是推动“三全育人”理念落地的重要力量。作为山东大学首批设立的社区辅导员,我们所面对的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太多先例可循。面对未知的挑战与尚不清晰的职责边界,我的心中交织着期待和迷茫。
新学期开始,我也正式开启了作为社区辅导员的工作。在新生报到的两天里,我基本走访了13号楼的每一间新生宿舍,主动和新同学互留联系方式,为之后的交流打下基础。尽管开学还不到一个月,但已经陆续收到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反馈。有的研一新生在学业起步时感到有些焦虑;也有同学对宿舍浴室的水量计算不太清楚;还有同学因为不太熟悉宿舍用电设置,不小心造成了跳闸;另外,一些同学对电费的收取方式也有些疑问。面对大家提出的这些需求和关切,我深深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也希望能一点一点地去回应和解决。
始终带着“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初心,在各学院辅导员、宿管老师以及后勤处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与配合下,这些实际问题均得到了有效解决。我们通过谈心谈话,走近同学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的焦虑,也给予温暖的陪伴;我们与后勤、物业等部门耐心沟通,核对技术细节,解答大家在计量和收费方面的疑问;同时也在日常中提醒大家注意用电安全,减少跳闸情况的发生。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是一次师生之间的理解与协作,也让我更加确信,温暖而细致的沟通,正是连接彼此最重要的桥梁。
展望新学期,我由衷期待博士生党支部在党旗引领下,会继续熔铸政治底色、学术本色、服务亮色,成为兼具学术创新能力与家国情怀的集体;作为社区辅导员团队的一员,我也将始终怀着踏实进取的初心,成为连接学校管理要求与学生日常需求的坚实纽带,在服务与沟通中既促进校园管理更加顺畅,也助力每一位同学的成长之路走得更加稳健、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