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赵诗彤,共青团员,外国语学院2023级西班牙语专业本科生,曾任外国语学院学生会素拓部部长、班级团支书。曾获国家奖学金、山东大学优秀学生奖一等、山东大学三好学生、山东大学特长奖、山东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第一届全国西班牙语学生征文大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跬步千里,声自远扬
初入大学时,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西语字母的错误发音,t、d等清浊辅音的区分更是让我一头雾水。于是,图书馆一楼北侧靠窗的位置成了我的专属练习区,我对着镜子校准舌尖位置,用手机录下每一次发音对比原声,甚至用手指感受声带振动的细微差别。大一上半年,下颌发酸已经成为了我的日常。
这份执着在山东某车企的实践中收获了温暖回应。当我用西班牙语为南美客户介绍车型时,流畅自然的交流让双方都感到轻松。客户临走时还夸赞我的口语不错。那一刻,所有的专注与付出都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在学生会担任素拓部部长期间,我曾以会务总监身份保障外交外事风采大赛顺利举办,作为副秘书长参与统筹山东大学第五届 MODEL APEC大会......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团队与协作的重要性。
而丰富的社会实践则让我读懂成长的多元意义。大一学年,我曾走进历城区的村庄,为 70 个孩子开设趣味课堂;曾将脚步迈向烟台招远,走访矿区、对话矿工,深挖产业发展困境,探索“应急管理与绿色转型”的社会课题;也曾带着山大故事回到中学母校,面向高二级部师生家长宣讲,解答他们对成长的困惑。这些经历让我真切懂得,成长如竹,既要在校园工作中夯实根基,更要在扎根大地的实践中汲取力量。每一次向下扎根的付出,都是我们向上生长的底气。
破界而行,步履生风
实习路上的探索让我打破了“外语人只能做翻译”的刻板印象。得益于在校期间积累的新媒体工作经验,我成功参与策划了北外新青年国际传播工作室组织的“寻找 Special 中国艺术家”栏目,在跨文化传播中感受语言的桥梁价值。
但我渴望更广阔的天地,于是尝试转换赛道。在浪潮集团人力资源部的实习中,我从零开始学习 Excel 高级函数,与 30 余家子公司对接数据需求,与法务、质量部门逐字核对条款......这让我明白:外语人的优势不仅是语言能力,更是以外语为基础、跨领域学习的无限可能性。“Be water, my friend”,我们要不断迈出自己的舒适区,要做困难下永不停止翻涌的暗流。
心如花木,自成锦簇
生活中的点滴尝试,为我的大学时光增添了别样色彩。这两年我试着解锁新技能,晚上的游泳馆成了我的挑战场。哪怕还不能一次性游完50米,但每一次往返都藏着突破自我的小小喜悦。周末我学起了电子琴,现在已经能磕磕绊绊地弹完《天空之城》,指尖流淌的旋律总能抚平一天的疲惫。这些看似与专业无关的日常,让我学会在忙碌中寻找节奏,在平凡中发现成长的美好。
“生活是好玩的,人是可爱的。” 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勇敢迈出尝试的脚步,本身就是一种成长。这些细碎的热爱与坚持,如同花木生长的养分,让生命在不断探索中自然舒展。正如王维笔下“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的生机,每一次勇敢尝试,都在为人生积蓄绽放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