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遐思
2018级法语班 卜思遥
虫鸣,夜空,微风;还有参天的古树。
刚回到阔别已久的洪家楼校区,因为拖着巨大的行李箱而显得些许狼狈的我一进校门,便听到一阵阵、从深竹密林处传来的蝉鸣。就像是宫崎骏制作的动画中常见的景象:少年阿席达卡无意闯进幽灵公主的森林,每一棵树的枝桠上仿佛都会冒出来几只小小的精灵好奇地打量着你。道路两旁的树木放肆地生长自己的枝干,光线只好无可奈何地从罅隙中透过,在地上画上点点光斑。外国语学院在校园中就如同一位秀气女子,春日开得满天满地的海棠都成了她额间的花钿,红得耀眼而明媚。
初见外院,也是在这样一个夏末的午后。千里迢迢和父母赶来济南,安置好宿舍后,便想着一起在校园转转。手里没有地图,便如同闲庭信步,时有微风拂面。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走到了七号楼前。红漆大门上古色古香的牌匾一尘不染,“外国语学院”这个在我心中原本不能再抽象的名字,突然明晰了起来;曾经以为大学不过还是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词汇,就在这一刻,也真真切切起来。
绕着楼走了一圈,发现背阴的一面上攀了满墙的爬山虎,细看墙面上还有大片的青苔,幽幽的浓绿散发着湿漉漉的气息。母亲说,看来这栋楼也有些年头了,你们学院怕也经历了不少的时光。我失笑,只盯着父母和我一起在门前拍的照片看。那门关着,却好像露着一点缝隙,将开未开的模样,只勾着人想要伸手去揭开它的历史。那段岁月里,可能有穿着长袍在讲台上教英文的先生,也可能有梳着两条长长的麻花辫,穿着白衣蓝裙的女学生,还有可能曾经有一群人,就站在我们刚才拍照的位置,满怀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外国语学院这个不变的名词下,过往与现实相交汇,憧憬着未来的少年人生了白发,在外院雕花的木窗前看了几千遍的日升日落,再交给下一批眼中闪烁星光的孩子去看;石桥旁,细雨蒙蒙时撑着油纸伞走过的青石板路,让下一代人去走;还有教授们辛辛苦苦写的板书也要留着,粉笔划过黑板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才算得上这大学四年听过最动听的曲调。
外院的历史,从上个世纪绵延至今,就像夜空中的启明星一样闪耀着,照亮了不知多少学子的归途和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