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年学生在躬身实践中深化思想认识、锤炼专业能力、拓宽视野格局,2025年暑期,外国语学院团委围绕“立德铸魂、专业赋能、实践育人”目标,聚焦文化传播、红色教育、社会服务、支教帮扶等核心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院学生积极响应、广泛参与,共组织97支实践团队、750余名学生,奔赴海内外多地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展现了外院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代担当。
融古韵传国粹,译万象展华章。学院团委创新开展2025年暑期“外语话中华”国际传播实践专项活动,围绕“外语话山大”“外语话家乡”“外语话泉城”“外语话典籍”四大板块,组建30支专项团队,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和多语种视频创作,系统译介山大精神、家乡文化、泉城风物与典籍精华,以多语种能力与跨文化视角解读、传播中华文化,搭建中国故事国际传播新桥梁。“‘西’望山大”实践队创新引入外教视角,挖掘并呈现山大校园风貌、历史底蕴与人文特色,创作兼具文化深度与国际传播亲和力的双语微视频,助力山东大学对外传播。“鹭岛薪火”实践队在家乡厦门市,围绕侨乡发展、嘉庚精神与两岸文化开展多模态调研,以外语诠释地方文化、讲述厦门故事。“2元译栈泉程”实践队以2元公交为纽带,深入探索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等济南地标,通过多语视频解读泉城人文,传播城市精神。 “博物传华,志贯译海”实践队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方式,深入挖掘《博物志》的典籍内涵与翻译背后的故事,精心制作《博物志》外译宣传双语短片,展现中华典籍的思想精髓与文化魅力。

循红迹铸初心,沐薪火砺青春。多支实践团队深入革命旧址、乡村课堂与社区一线,通过红色研学、主题宣讲等形式,推动红色精神深入人心,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笺拾忆”实践队以革命文物为载体,通过剧本演绎、云端宣讲等方式,实现红色故事青春化传播。“青春红梦社”实践团队走进乡野课堂,通过宣讲与教学等形式将革命历史转化为孩童的成长养分。“山晋启梦”实践队赴屯留县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旧址和老爷山战斗遗址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实地研学感悟革命精神,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星河筑梦,山大担当”实践队开展“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宣讲,组织主题写作、书画比赛,引导青少年树立科技报国志向。

走乡土察民情,献专长助发展。各实践团队聚焦语言服务、数智创新、基层治理等领域,深入乡村、社区、边疆与产业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崇高使命。“语”见乡村调研团发挥专业优势,致力于朱家峪、西王村、烟墩角等地语言环境建设与文化对外传播,服务乡村振兴,推动齐鲁样板建设。“数智驱动,渔链共创”创新创业实践队走进钓具企业开展深度调研,探索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普星火”实践队奔赴九省市基层社区,通过现场教学与互动推广普通话,搭建语言文化传播桥梁。“齐风融四海,泉韵传五洲”实践队深入调研舜井社区治理模式,总结可推广经验,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青年方案。

燃微光照前路,守童心伴成长。学院多支实践团队深入乡村和社区,发挥外语专业优势,开展各类支教帮扶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儿童成长。“禾风童行”支教队赴长丰县左店镇,为当地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开科普宣讲、非遗手工、心理健康等课程,助力孩子全面发展。“育见仲夏,荷你同行”支教队立足济南文化特色,在青龙街社区推出特色文化体验课程,增强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科教小屋”青年志愿服务队走进多个社区,开展金融反诈、卫生健康教育宣讲与综合课程辅导活动,筑牢儿童安全防线。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山东省紫藤花助学服务中心,开展“紫藤传韵,语你同行”线上英语支教,通过28天12节精品课程,助力百余名学生提升英语能力。

在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外国语学院学生到边疆、下乡村、进社区、入校园,立足专业、扎根基层,开展了多方面、高质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的精神风貌。学院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拓展实践平台,丰富实践内涵,推动社会实践常态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引导更多学生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